日前,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下简称为“通知”)。为了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教育部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这标志着职业院校质量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
教学工作就内涵而言有大小之分。“大教学工作”,就是学校组织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活动。如学校教学、课外活动、劳动、讲座、学生集体组织的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小教学工作”,就是围绕教学本身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其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制订教学计划、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师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施管理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以“大教学工作”为对象,其中学校教学是诊断与改进的重点。
“诊断”源于医学界术语,本义是医生在检查病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症结,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出相应的处方。最早运用“诊断”原理推进自身发展的是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诊断理论。21世纪前后逐渐引入教学界,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技术,在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开拓发展新路、提高学校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整体来说,诊断以其独特的认知视角、办法经验和技术手段,对或处于不良状态、力求走出困境的学校,或发展平庸、希望创建特色和个性的学校,或发展良好、期望突破“高原状态”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也正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
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激励职业院校从制度层面关注教学工作,能切实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增加教育投入,强化专业建设,以具体有力的举措将《决定》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吸引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取决于职业院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决定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通知”提出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完成,对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等产生重大的推进作用。
(三)是推进职业院校建构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的重大决策
职业院校能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有利的政府环境、社会环境,但更需要职业院校自己扎实的教学能力、发展能力。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关键在于职业院校内部建构能够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常态化机制。“通知”要求对教学工作开展诊断与改进,引导职业院校依据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建构常态化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运行机制,能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二、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内容
对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容,“通知”明确了10大要素。一是办学方向,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二是办学定位,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三是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依据;四是专业设置与条件,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五是教师队伍与建设,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条件;六是课程体系与改革,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抓手;七是课堂教学与实践,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八是学校管理与制度,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保证;九是校企合作和创新,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十是质量监控与成效,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
(一)诊断与改进须完成的五项任务
1.理顺工作机制
“通知”要求依据一个方针,建构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的工作机制。一个方针就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三项内容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工作机制是职业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2.落实主体责任
“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为此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工作基础;三是构建校内“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组织基础。
3.分类指导推进
“通知”从提高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出发,分别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自的诊断重点。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因为统一的国家层面上提出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尚属首次,故其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重点是保证学校的“三个基本”,即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根据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任务,确立不同层面的诊断重点,一是保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二是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
4.数据支撑系统
为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建构技术基础;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建构工作基础;三是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建构动力基础。
5.试行专业诊改
由于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涉及面比较广,且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质要求,故“通知”提出试行要求,鼓励相关行业与院校联手进行试点,同时对试行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求由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牵头;二是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三是以院校自愿为原则,不强求所有职业院校都参加;四是要求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的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五是形成倒逼机制,即职业院校依据社会对其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
(二)诊断与改进的三项工作要求
1.完善组织保证
为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建构部、省两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部级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指导方案、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另外还负责教育部委托的相关工作;省级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本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2.加强省级统筹
“通知”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其工作职责主要是三点。一是制定本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规划;二是根据教育部总体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三是组织和检查本省区域内职业院校诊断后的改进情况。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众多,而且办学情况比较复杂,故“通知”提出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3.确保公开透明
为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能取得实效,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知”提出加强管理的要求。一是要求相关组织机构、职业院校和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工作规则规程,规范工作行为;二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信息公告制度,要求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将相关政策、文件、方案、标准、程序以及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内公开,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建议
(一)认真学习,深刻认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对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职业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实践主体,也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主体,更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体。新时期的职业院校应该具有大情怀,能从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表层来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条件的好坏、师资队伍的强弱、教学能力的大小,但从深层次来看,则取决于学校对过去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反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二是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反思是正确认知自己的策略,发展只有在正确认知自己长与短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而教学工作诊断则是职业院校准确认知自己优势与劣势的第一步,是改进不足的前提,更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所学校如果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优势、劣势没有清醒的认知,其教学质量是无法得到提高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也就会落空。为此,职业院校必须认真学好“通知”,深刻领会通知精神,深刻认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对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自觉性。
(二)更新理念,牢固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距。问题意识就是从寻找预设目标与实践结果之间的差距出发,挖掘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改进,进而达到提升整体效果的目的,其实质是一种自我批判的质疑意识。问题意识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理念基础,也是保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取得成效的前提。落实“通知”精神,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必须牢固确立问题意识,从问题入手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具体的反思和剖析,从改进出发,围绕问题制定对策,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诊断与改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建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校本制度和工作机制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依据,也是工作目标实行的保证。职业院校开展常态化周期性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新时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尝试,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一切都须靠自己的探索来求证。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院校首先必须按照“通知”的要求,在制度和机制建设上做好文章。一要建立校本化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并将其列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之中。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将其作为必须常态化周期性进行的教学必备工作。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具体内容,定期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进行自我诊断,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问题和不足,制订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二要依据“通知”精神建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将校本诊断与改进制度落到实处。机制是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落到实处的保证。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即使建构了相应制度也不能将其落实到位。建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就是依据校本化的制度,将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落到实处。
(四)培养队伍,夯实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人力基础
队伍是教学工作诊断的前提,也是教学工作诊断能够取得成效的保证。职业院校要落实好“通知”精神,通过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花大气力建设好三支队伍。首先,要建设好平台数据采集和管理队伍。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诊断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来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为了保证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填报到平台上,需要培养一支熟练掌握数据平台准则和技术的专业队伍。其次,要建设好校本诊断专家队伍。教学诊断与改进是集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其诊断者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督导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考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与之相适应的运用艺术。要高质量做好教学工作诊断,必须建构专业化的队伍,进行专门性的教学工作诊断。再次,要建设好能通过诊断结果进行相应改进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改进是教学诊断的目的,依据诊断结论进行改进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的宗旨。必须看到,传统的管理大都限于控制、协调,在开发和创新上相对不足,而基于校本诊断与改进的管理队伍,更需要具备开发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为此,需依据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需要,在强化学习、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拥有自我诊断意识、掌握相关诊断知识技术、富有开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可通过对原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系统培训而建成。
职业院校只有做好上述4方面工作,才能使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做到常态化和周期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诊断与改进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6期,周俊,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