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内部办学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利用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以能力为目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在构建和形成中,“以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的开发和转变,亟需重构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更好地发挥评价标准对高职教学质量提高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一、以“能力为目标”教学改革的特点
突出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对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高职教育曾经被称为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就是因为高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借用了本科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如果说本科和高职教学有区别的话,也是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而已,所以高职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着专业知识的传递进行;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教学的基本教学单位课堂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能用什么做什么的”的描述,成为课堂教学的最简单和直接的表达,比较极端的做法是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必须有能力目标,否则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程。
(二)教学过程。从教师讲述到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过程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格中是两种教学过程设计的差异。
前者为了实现知识传递的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后者为了实现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方法以及社会能力,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
课程名称 | 传统授课课程过程 | 新的授课过程 |
健康心理 阳光人生 | 上次作业、内容。 今天标题: 一、心理健康与人才素质。 二、心理健康与生命质量。 三、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四、心理健康标准。 五、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作业。特点。 | 设定课程目标。设计实训任务。 案例:心理问题8例。 学生归纳:心理健康8项标准。 讨论每项标准的观察点。 分析自己,填表。 讨论心理调适方案。 教师知识归纳补充。 教师重点强化,进行心理游戏。作业。特点。 |
(三)教学角色。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同样,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一支粉笔、一本讲义”就完成了课堂的教学,教师本人的水平被认为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后者,将学生看做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价值体现,也是整个课程教学的主要价值的体现,没有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教师及其一切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二、重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三大原则”
由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阶段性的特点,重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遵循三大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虽然“以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学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但是,在目前的阶段由于认识以及工作任务的压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很强;课堂教学目标的巨大变化,对传统的授课方式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略超前于教师的认识水平,在教师们初步具备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提出“能力目标”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目标,引导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能力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相统一,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引导性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教师改革的主观意识,增加改革的能动性;二是由于在改革的初期,这种引导性的原则主要也体现在指标的设计可以是比方向性,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不强调指标的完整;三是,也是最重要的引导作用—改革方法上的引导。按照“突出能力为主”的上课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素质和教学效果等几方面建立客观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提高教学基本功训练和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重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适应性原则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与“学”的角色变化,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管理的要求。尤其是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水平,因而出现了教学评价结果和教学效果不相吻合的现象。
因此,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化,随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重构,以符合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适用性原则
所说的适用性原则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适用所有的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面对的是学院的全部课堂教学,涉及公共类、外语类、工科类、服务类、管理类、经济类和艺术类等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涵盖的专业面较广,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共性,弱化各类课程自有的特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紧扣教师课堂教学基本素质、以能力培养的教学基本目标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适应目前改革阶段性特点的需要。虽然改革的观念已经深入,但是,毕竟处于改革的初期,到底怎样的标准是科学和客观的,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验证的,因此,不应该求全责备,而应是适应目前改革的需要即可。第三,适用课堂教学评价的需要。这里所说的适用性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言,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突出完整性,指标体系相对比较繁琐,不容易进行课堂的现场打分和操作,新的指标体系应该避免传统的指标体系的不足,能满足课堂评价的客观和可操作的要求。
三、重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
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应“突出一个核心”和“两个转变”。
(一)突出能力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
在“教学内容”评价中不仅要“教学目标明确”,还要“能力目标突出”。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促使教师逐步摒弃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课堂教学目标的习惯,重视课堂教学“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推进“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二)转变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评价标准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深入进行,对教师的基本功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教师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要“示范熟练规范,指导到位,方法得当”等指标,配合“双师素质”培养的要求,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还应实践能力强,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转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促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能力。然而,多年来高职教育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有许许多多,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不仅使课堂教学研究中对“教”的研究存在缺陷,对教学根本目标—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就更加缺乏。在弄清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好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应引入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水平,这将使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目标直接结合,引导教师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解析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包含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素质和教学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其中的“教学效果”指标首次将学生的学习效果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真正与课堂教学目标统一了起来。
(一)基本要求。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文件携带齐全,上下课守时);教学仪态(着装得体,举止端正,自然亲切,精神饱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合理,复习与导入,授新与训练,总结等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内容处理(教学内容准确,教材处理得当,信息量适中,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协调发展,围绕能力目标开展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内容组织(教学进度适中,层次清楚,过渡自然,节奏性强,案例、训练等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主体明显)。
(三)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板书布局合理,纲目清楚;教学手段符合课程内容要求;课件符合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教具使用恰当);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职教特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四)教学素质。表达能力(语言精练易懂,条理清晰,有感染力);学识水平(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符合教学需要);实践能力(示范熟练规范,指导到位,方法得当);组织能力(课堂调控得力,组织有序)。除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外,强调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五)教学效果。学生态度(出勤率高,学习用品齐全,学习积极认真);课堂氛围(气氛活跃,教学互动好);学生收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由于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刚刚在学院展开,教师掌握高职课堂教学规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对能力目标部分所赋分值的权重较少,对教学效果部分所赋分值的权重也有所保留。随着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摘选自《职教论坛》,2010年第35期,田鸣,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