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教学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满足了高职院校、教育行政部门、高职教育评估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的需要,体现了数据采集的原始性、即时性、公开性和独立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数据采集指标也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分析、研究数据采集指标的设置和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揭示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及数据采集平台的科学建设和规范运行。

一、数据采集指标设置不断科学化和标准化

数据采集平台自2008年运行以来,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数据采集指标总体上稳中有变。

数据采集平台是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抓手。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做决策的科学性,关系到高职院校管理的科学性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关系到人民群众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因此,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就是数据采集指标不断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下面就部分指标变化进行列举,以便对比分析。

一是将V2.10a001版本中的数据采集指标“所在地区(省、市)”修改为“所在地区(省、市、自治区)”,将V2.10a001版本中的“所在地区(省、市、自治区)”修改为“所在地区(省、直辖市、自治区)”。

二是在V2.10a001版本中表6.1.2校内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表6.2.2校内兼课人员教学工作量、表6.3.2校内兼课教师教学工作量、表6.4.2校外兼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手工填写的,而在V2.10a001版本中改为字段关联,实现四张表格的自动汇总功能。

三是在V2.10a001版本中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性质为“建设单位/培育学校/其他”,而在V2.10a001版本中改为“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其他”。

四是在V2.10a001版本中实训基地项目支持部门的选项为“国家级/省级/其他”,在V2.10a001版本中改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其他”等。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数据采集工作越来越严谨、科学和规范,体现出数据采集指标与时俱进,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数据采集指标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镜像和导向作用

数据采集平台经过4年的运行,采集指标稳中有变。通过对数据采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可知,数据采集指标在2010年变动最多,在2011年变动较少。此时正是我们国家“十一五”结束和“十二五”开局时期,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和实施的关键时期,数据采集指标的变化正反应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镜像和导向作用。

(一)数据采集指标反映高职教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客观规律

高职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大合并、大扩招、大转型、大发展的做大做强阶段,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全国千余所高职院校中在校生规模超万人的已不鲜见。这就稳固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彰显了其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国高考总人数的锐减,高职教育也将从做大做强的发展阶段转到稳定规模、提升内涵的轨道上来。现代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包括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社会服务等内容。

数据采集指标的设置和变动反映了高职教育的这种变化发展趋势。例如:在数据采集指标的变动上,2010V2.10a001版中增加了专业总体情况信息的采集指标,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产学合作企业总数、顶岗实习单位总数、顶岗实习学生总数、参加保险学生数、保险险种名称、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率、顶岗实习毕业生总数、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数、录用毕业生比例等反映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采集指标;增加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等反映师资队伍建设的采集指标。2011V2.11a001版中增加了符合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招生实际录取率、就业起薪线、对口率、升迁率、转岗率、择校原因、不同生源类型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反映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采集指标。再如:在基本数据采集指标的设置上,教师挂职锻炼、进修培训、双师素质比例、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等采集指标反映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订单培养人数、支持学校兼职教师数、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主要合作企业数目、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数等采集指标反映了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

4年来,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指标的设置和变化,反映了高职教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发展轨迹,在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数据采集指标引导高职教育的“高教特性”与“职教特性”有机统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

数据采集平台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的双重特性。在数据采集指标的变化上,一方面引导由中职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强调其办学层次的提升,突显其“高教特性”;另一方面引导源于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高职院校突显其“职教特性”。同时,既要防止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办学定位的职业性,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技能培训机构,导致高职教育的低层次发展,降低高职教育的教育层次和教育质量;又要防止高职教育沿袭本科教育模式,照搬学科型人才培养方案,把高职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在数据采集指标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高教特性”与“职教特性”的有机统一。例如:在师资队伍相关数据的采集中既采集到了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教学名师、技术专利(发明)名称、主持在研技术开发(攻关)课题等反映专任教师“高教特性”的指标,又采集到了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职业资格等级、是否为双师素质、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等反映专任教师“职教特性”的指标。在专业相关数据采集中,既采集到了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体现专业“高教特性”的指标,又采集到了是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符合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产学合作企业数、订单培养人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情况、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等体现专业“职教特性”的指标。

通过以上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数据采集平台充分体现出了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为发展前景的双重特性,有利于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三)数据采集指标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自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因此,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样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支持,三者相互统一,共同为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数据采集平台自2008年运行以来,就十分重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相关数据的采集,并根据采集数据开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在开展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遴选、评审和验收工作时,均把数据采集平台作为重要的评审手段,而社会服务能力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核验收指标之一。各省在开展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遴选、建设和验收工作时,也把数据采集平台作为重要的考查、审核工具,而数据采集平台中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数据采集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观察窗口,其中的社会服务能力既是一所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所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重要体现。数据采集平台作为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平台,其社会服务能力是家长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的重要考查指标,直接决定着学生报考的意愿,也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要依据。

数据采集平台中体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采集指标有:校内实践基地学年使用频率社会(人时)、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人次)、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收入(万元)、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数(人次)、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人次)、教师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情况统计等。这些采集指标体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起到了引领高职教育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通过对数据采集指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发现,经过4年的建设和运行,数据采集指标设置不断科学化和标准化,反映了高职教育已由外延扩展转向内涵提升,引导高职教育的“高教特性”和“职教特性”有机统一,强化了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又促进了自身科学规范的建设和运行。数据采集平台在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总第98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畅、陈方辉)

  • 学院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天星路8号|
  • 邮编:225300|
  • 电话: +86-0523-86662601
版权所有© 202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