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高职教育在学生生源和培养目标上均和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动手能力强;学生培养以满足岗位需求为首要任务,以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贯穿相应的理论知识。其自身的特点也注定了其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或者照搬普通高等院校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机械地恪守大纲,课堂上忠于教材,照本宣科,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进而使培养目标大打折扣。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方针,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1.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企业输送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要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而高职院校在行业调研和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能反映自身定位的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围绕学生岗位能力目标进行逐步的细化和划分,在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并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组织实施中,要建立新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与相应教学实施方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提供有效的评价衡量指标。

2.课堂教学实施

2.1 要设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置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方向,也是贯彻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学习情境设置和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高职教学改革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往往是综合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求来讲解所需知识往往会显得乏味且凌乱,学习情境的划分则可以有效避开这些不足。教师在学习情境的划分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教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岗位工作过程划分为几个典型的学习情境,然后在各个学习情境中来贯穿这些职业能力,使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同时,将需要培养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细化,具体到某一个详细的问题上,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之前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境奠定基础。

2.2 教学过程要能吸引学生,取得学生的合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学生的合作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下面几种方法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1) 项目教学法。将学习情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学习目标融合到教师选取的“项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岗位要求和教学资源来选取相应的“项目”;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工作,由学生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融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还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应用。在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实际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项目的设计要结合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状况来进行,既要融入教学要求和相关知识点,又要贴近实际岗位工作,同时也要形式新颖、难易适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以取得学生合作;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 任务教学法。教师根据学习要求和学生特点及教学资源情况,设置一个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并围绕此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去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相关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分析并验证自己的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起探索创新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资源为主导的原则。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设计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学习资源、交谈、引导、考核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工程中搜集的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与相应的教学知识点相结合,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背景下来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一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来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相对应的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组织、引导课堂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得出结论过程中的探索和学习,而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去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学生胜任以后工作岗位打下应有的基础。

2.3 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要相辅相成

一些教学考核改革表明,采取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设计考核评价方式上,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取得学生的参与、合作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注重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衡量,课堂评价是过程考核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预设相对应的考核指标。比如,平时上课提问的质量、小组合作参与程度、小组成果中的贡献、学生相互之间的比较等均可作为考核指标,并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对学生情况的考核。

考核评价要突破固定形式,可采用多样性的考试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闭卷、开卷笔试与课堂随机考试相结合;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汇报答辩相结合;采用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针对特殊问题和知识点进行测试,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讨论问题和书面报告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形式多样而又各具特色的考试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将课程的考核与职业资格、岗位技能考试相结合,技能鉴定、行业资格考试在我国已经实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此类考试往往体系成熟、题库充足,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随着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系统化,可贴近相关课程的考试也越来越多,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材料试验与检测等相关课程中,都有相应的资格认定考试,教师可以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资格证书作为课程终结性考核。

3.教学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不断完善、改进,学生的学习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试点班级,学生逃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消失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教师、小组学生之间互动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积极性、成就感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提高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很好地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班级横向比较来看,进行教学改革的试点班级,相同课程的成绩比其他非试点班级的成绩要高出很多,这其中既有教师、考核方法不同等因素,也是教师在相应考核评价指标下学生过程的反映。另外,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来看,试点班亦比非试点班的通过率要高出5个百分点。而从各类技能大赛及其他活动的表现来看,教学改革试点班学生的教学效果要全面超过非试点班。总体来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摘自《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月第5期第12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詹祥元)

  • 学院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天星路8号|
  • 邮编:225300|
  • 电话: +86-0523-86662601
版权所有© 202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