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教学研究

建立健全一套切合实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就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也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包括指导性原则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关基础理论。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都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教学质量评价操作“一刀切”。采用简单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忽略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参与,没有给学生以发言权。2.评价指标“通用化”。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行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往往是简单地照搬一般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3.教学质量的评价程序“走过场”。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从班级中随机挑选几名同学对任课教师进行打分,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有效性和可信度受到限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促进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很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研究,对指导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无疑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依据还可为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传达给授课教师,以便查找不足、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竞争意识。第三,对正确评估教师的教学业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就可以对教师教学质量有个准确的价值判断,使得对教师的晋升奖励都有可靠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为了掌握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了解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状况,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我们各高职院校都逐步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在这其中,我们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人们习惯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确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其实,教学质量不仅是学生考分的高低,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对高职院校而言,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学活动情况进行系统性的检查、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以求改进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虽然确定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很难,但教学质量评价并非完全不可捉摸的。一方面,从评价的角度看,任何评价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标准实际上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评价标准的确立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必须建立在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需要的基础之上。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总体上说,教学的价值主体仍可归结为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即教学必须满足社会的教育需要和个人的发展需要。其中,前者要求教学必须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后者则对教学提出了促进学生个性、情感、态度等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教师的个性特征角度看,成功的教学几乎都与教师本人丰富的个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方面说,教学有着极强的个人依赖性。但在这些成功的教学后面,无不蕴含着共有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正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挖掘的内涵所在。正是这些特征的存在,构成了我们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现实基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确定其指导原则,否则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三、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在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应当是一个由很多职能部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等所组成的一个相对封闭运行的系统。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也就涉及到学院里的所有活动、所有人,贯穿于学院各项工作的始终,如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学生质量等。此外,参与教学质量活动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应该结合起来,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其结果可以互相印证、减少误差。这样教学质量评价才能做到系统,也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引进用人单位与社会有关标准,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制定的各项评价指标都要科学论证,得到相关专家认可,能直接反映高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特性。各项指标要有明确的内涵界定,各指标体系之间要形成既相关又不重叠更不矛盾的科学的有机结合的整体。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类型课程设置评价指标,灵活采用自评、现场走访、听课、问卷调查、网上评教等方式进行,将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全面与重点、自评与复评相结合,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2.合理性与可执行性相结合原则

我们在制定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实施方法上要注重合理性,充分做好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教师互评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始终要本着公开、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既要合乎情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为了便于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类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学活动的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并归类、汇总与分析。特别注意评价指标要“适中”,既不过粗和简单,又不能过细与繁杂。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不能够量化的便予以恰当的定性。某些难以收集的信息或没有清晰标准的内容,则不列入指标体系。

3.导向性与激励性相一致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照目标、标准教学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从而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评价导向、标准和结果应利于鼓励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创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障学生权益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在建立高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运行模式的过程中,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思想,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内容是多样性的。既要评价教学过程,又要评价办学水平。既要进行校内评价,又要进行校外评价。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摘自《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第8期,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何志坚、罗子华、梁旭坤、凌忠良)

 

  • 学院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天星路8号|
  • 邮编:225300|
  • 电话: +86-0523-86662601
版权所有© 202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