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第七节课时段的教学B楼103教室内济济一堂,学院党委书记刘富文、党委副书记唐靖辉、副院长陈宜刚、纪委书记慕博华、组织部长陈芷等学院领导,以及来自各部门各分院的代表汇聚在这里,旁听思政部副主任钱昊老师以“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题开设的院级公开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需要引领学生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理解改革的性质、动力,进而增强对新一轮社会变革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缺乏必要阅历的90后大学生,要使之正确解读改革过程及成就、充分理解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改革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实非易事。为此,钱老师通过播放视频《(深圳)崛起》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以便学生增加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面貌巨大变化的感性认识,由此理解当初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以此为背景,展示小岗村启动大包干的“红手印”,介绍小岗村实施大包干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由此强调小岗村的大包干不愧为中国改革的起点;结合翔实的数据,启发学生就“什么是新的伟大革命”思考和讨论,从而自然地切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深刻理解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发展反作用等理论知识;进而通过师生对话中抽丝剥笋式的层层分析、教师及时到位有针对性的深入浅出的剖析,使学生真切了解中国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顾中国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每走一步都需要勇于创新的胆魄和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的精神,否则就会再次落后。小岗村曾经是改革的发源地,后来却落伍了,陷入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惑,实在引人深思。钱老师再次以事实数据说话,通过小岗村与其他农村先进典型、与中国社会面貌普遍性巨大变化的对比分析,把大家带到了沈浩为之做出巨大牺牲、村民再次奋起探索实践的小岗村,展现小岗村近十年来新的奋斗历程及显著成效,促使大家深切感受小岗村重新焕发的生机活力,顺理成章得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仍是当今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等历史性的结论。
为及时巩固深化教学效果,钱老师还本着引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理解时代要求及自身责任的考虑,就“如何继承沈浩遗产”“如何看待某些非议”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共同回顾温家宝和李克强分别做出的相关论述,使大家进一步明确,现实生活中需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应树立正确对待各类矛盾的科学态度,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当代大学生更要有对改革大业必成的信心,到位领悟和切实践行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
综观钱老师本次公开课全程,可谓是教学过程思路清楚层次分明,重难点分析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时代性、思想导向性特点;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教师点评贴近时代富有深意,教材内容阐述、社会热点剖析、学生思维指导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既有时代感生活性的丰富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的信心,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投身改革大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优化了他们全面关注社会、科学思考生活的思维方法。
开课次日进行的评课活动中,教务处、督导处的领导及各分院(部)的教师代表分别就钱老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本次公开课展示了主讲老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态度:课前精心设计、准备充分,确保了教学过程能够环环相扣;理论功底厚实、教学基本功扎实,才有制作精良的课件、语言清晰的表达,以及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教改意识强烈、学生主体意识清楚,才有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参与、师生的有效配合。总之,本节课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有效启发”原则,坚持以案例引导、以事实说话,注意方法指点,淡化“说教”痕迹,自然有效组织实施师生互动,由此引领所有听课的师生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时代、我国人民昨天到今天走过的真实路径,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启迪。在充分肯定本次公开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与会评课教师也就学生应答之后需要及时到位针对性点评、课堂结束之际应有教学要点小结等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参与听课和评课的思政教师感到,钱老师主讲的公开课及参与评课的领导、老师的评点,确实令我们同行深受启发,受益良多。我们今后的思政课教学过程,需要学习借鉴钱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以及评课老师的点拨,在如何精选案例、如何科学运用案例、如何精炼剖析其内涵、如何有效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确保教学环节自然过渡衔接,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之中如何更到位地点评和及时有效拓展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由此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为学院大爱育人系统工程做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一句话:国家的改革大业及我们的教学改革,都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都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持续的开拓进取。(思政部 李健美)